作者:孙立坚 发布时间🍦:2022-10-25 来源📺:第一财经广播《财经午间道》+收藏本文
10月份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出炉🪰,连续18个月保持不变,有相关观点表示LPR仍然有下降的空间,且空间较大,货币政策坚持稳健的取向,如何护好老百姓“钱袋子”?富达平台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第一财经广播《财经午间道》栏目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富达平台根据采访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𓀚,您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收听音频🏗♚。
Q1.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10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3.65%🥜,5年期以上4.30%🙋,均与上期持平。而且是连续十八个月保持稳定或不变的状态👩🏻🦱,如何评价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孙立坚:LPR相对稳定的状态非常重要,我们要对其有更深刻的领会,从而不至于对市场波动反应过度🧏🏿。
首先,要向大家说明一下LPR保持不变的重要性。最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𓀆🚣🏼,我国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波动起伏。其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加息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导致很多国家的国内市场即使没有像美国一样经济过热,却也出现了通货膨胀。它们通胀的压力更多来自于资源的进口,以及自己在国际分工当中需要海外的配合,所以中间品和资源价格的上涨促使其CPI价格上涨,但是🧏🏽♀️,采取加息的做法,显然又与它们经济低迷的状况不相吻合🤵🏽。
中国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之下😛,央行肩负着两个重要使命:一是币值的稳定,二是流动性的保障🤼。央行要为我们的经济转型👱🏼♂️,为“稳经济、稳增长、稳就业”的稳中求进、“稳”字当先的国家战略,做好政策取向的呼应。所以🥷,我们要理解LPR保持不变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不能仅靠货币政策这一单一方向来应对目前的挑战👳🏿。比如像日本坚持单一方向的宽松货币,就造成了今天日元跌破将近50年的最低水平,而且可能还会继续这种“跌跌不休”的状态,从而影响到日本的进口成本和企业的利润空间。
因此,我国央行非常清醒地注意到这一点,稳定LPR不变的理由就是要保持币值的稳定,为此还通过银行信贷的支持和一些货币政策的改变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不再简单运用降准降息的传统工序⏸,而是采取精准滴灌的、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其实这就是根据项目的导向来配合资金的需求💇🧚🏽♀️,比如今天财政部的专项债在做的一些项目💁🏿🧉,我们认为配置的资金一定能够被实体经济的需求所吸收♟♥︎,而不会因为现在经济大环境的恶化🖐🏽🪘,出现资金吸收能力减弱👰🏽,资金无法进入到实体经济的情况🕺,反而带来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格局。所以,我国央行做出了一个权衡,这种权衡就表现在货币政策取向基本不变当中👢。
那么,LPR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在过去的传统中👂🏿,中国都是用信贷政策来支持市场的资金需求🏀,扶持实体经济,但是市场化程度越高,开放的程度越高,信贷政策的效果就越有限🧚🏼。于是🫱🏼,我们想通过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基准利率的引导🎞,即LPR,来让我们的融资企业和家庭部门都懂得利率变与不变是什么🙋🏻♀️,其上升和降低又意味着什么✊🏿,这样的话🏫,老百姓或企业就能有的放矢,从而能够管理好自己资金的进出。LPR配合国家货币政策降低,是希望更多地带动起投资消费,而上升则代表经济过热,甚至是出现了“脱实向虚”的问题🚥,所以要让老百姓和市场理解央行货币政策的取向,通过利率的引导来加深大家对国家货币政策意图的理解🧖🏿♀️,并且配合它产生良好的货币政策效果,而不能够直接采取放贷或增加流动性,这是没有效果的。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利率市场化的实践,LPR的表现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其变化反映出的问题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
Q2.有观点称,LPR仍有下降空间。何时下调🫳🏿🍫,能调多少🫳🏼?进入第四季度,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如何更好地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
孙立坚:根据利率的报价水平,可以看到我们的下调空间并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已经到达不可下调的零利率的水平🧍♀️,我们的下调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也要注意到,我们的货币政策在开放的环境当中,是和外部资本的流动以及资本流动背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动向密切相关的。
所以📯👨🏼🔧,我们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兼顾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做好合理的重心调整。比如我们发现,海外的加息带来了国际金融资金外流的动向,同时资金流出不仅引发了非美国家货币贬值的问题,而且这种货币贬值也并没有带来对华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因为加息影响了消费能力强的发达国家的市场🍤,它们的订单在萎缩,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通过出口贸易盈余带来的人民币需求增加,贸易和投资创汇的能力因此减弱,我们国内市场的流动性也会受其影响而减少。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动用LPR 的利率🔓,向下调整利率,引导企业和家庭部门增加消费和投资的意愿。而我们的金融服务信用创造的成本也随着国家央行指导价格的下降而降低,降低信用创造的成本👮♂️🤾🏿,能够确保我们整个社会流动性的补给依然处于稳定状态,而不会受贸易盈余和对华投资减少的影响而减少✈️。
另外,我们也要加大短期资本流出的监管,防止国内资金过度向海外流失,造成人民币汇率贬值。现在贬值带来的不是出口增长🧕🏼,而是导致贸易盈余减少🛕,使得国内的流动性更加紧张。所以🦻🏻,我们未来的下调空间虽然依旧存在👈🏼,但时机和力度就要根据两个市场,尤其是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随时作出选择。如果下个月就出现贸易情况不好或对华投资减少的情况,亦或是通货膨胀没有给我们带来降息的压力👏🏿,一旦出现这些需要我们下调LPR的情况🎩👨🦽,说不定我们下个月就会对其进行调整🧘🏿♀️。总之,我们会错开美联储加息的时间窗口,主动地而非被动地跟随美国的步伐来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这种错开时机的政策选择将会是央行惯常的操作方式💨👨🦰,我们要用“主动为之”代替过去的“顺势而为”🏋🏼。
Q3.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对于企业贷款和提振居民住房消费需求能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孙立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放开🥝,国内已有大量海外流入中国债市的存量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需要保证币值的稳定以防止资金大幅度流出带来的影响,同时☝🏻🔧,流动性的需求也在增加👰♀️,这需要我们找到精准滴灌的方式。比如,我们信贷政策落实中,银行这一环节的贷款项目就是和家庭部门的住行消费直接挂钩,也与企业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投资密切相关,我们需要确保的就是投放的资金能和这些民生项目挂钩,能够起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而不是让实体经济无法吸收投放出去的资金,让金融市场中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带来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压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能会用“稳货币、宽信贷🕴🙋🏻、强监管”的组合拳来解决市场流动性保障的问题,确保我们的消费和投资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
而资本市场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来自于全球金融市场走势的影响,二是来自中国经济基本面和企业运营能力的影响。我们的股票市场可能会有些与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利好政策取向脱节,因为它既受市场力量影响🙎♂️,又受到利好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的国家政策影响,这两个力量的此消彼长会导致股票市场出现波动性的走势,当今国际金融环境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我们的高质量发展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效果,所以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走势波动的情况会依然存在。
因此🦣,投资者需要看好长期来做现在的布局,最好是布局在中国政策红利支持的可持续发展的赛道上,这是一条未来很可能会有良好表现且其财富效应具有持久力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如果投资者还是紧盯现状来进行布局配置的话👨🍳👨🏽🎓,就需要强化风控意识,因为这种投资方式是一种短线的操作方式,与国家政策的意图可能不一致,其面临的风险就可能会更大🧏🏼。
Q4.四季度的金融市场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能有怎样的表现↖️?
孙立坚🤵🏻♂️:我刚才讲的布局中长期的赛道可能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投资方式,而这个中长期的赛道主要还在于二十大提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两者是上下游的关系,也是横向合作的生态链关系☎️,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还要关注能够与这些企业进行合作的企业👯♂️📦,包括它们之间的纽带关系🏍,这都是投资的重要标的。所以,新的赛道的切换会有一群企业给我们带来投资的机会🕓,但是受限于个人能力和资金问题,大家可能还是会更关注短线的投资机会,短线投资的操作就一定要注意双向波动可能会带来的踏空风险🧑🏼,如果投资者缺乏良好的金融认知能力的话,这种短线投资可能就是低收益高风险的。
对于我们国家强调的货币政策、未来LPR的下调空间以及配套的很多结构性货币政策来说🎚,除了价格工具,还有数量型工具也能够起到精准滴灌的效果🚘,比如专项债的渠道🍹、产业基金的渠道都能为我们的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提供资金,所以相关企业的融资环境在二十大之后会有非常明显的转变🦘,能够感受到国家的政策红利。
可见在经济下行时,实体经济的表现并不体现在股票市场中🛃,经济上行的时候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就不一定了🐬。因为市值效益是由各个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流动性带来的👳🏽♀️,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让股票市场大幅度地向下调整📨,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当然🏌🏿👩🏿🦳,如果未来推动股票市场上涨的能力是价值性的,其波动就会大幅减少,大家的受益面就会扩大,选股的配置要求就不会再像今天这么高了👨🏿🍳,理性投资就可以获得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