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富达平台-拉美大学联盟 发布时间:2021-03-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收藏本文
冷战结束后的三十年改变了国际体系的两极结构。世界各国普遍认为西方秩序,即所谓的“自由秩序”正深陷危机。本书探讨了随着自由世界秩序的衰落🧙♀️,全球治理会如何发生多方面的转变🔨?国际力量格局正在因为美国实力衰落而发生何种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有何意味🕯?谁是在金融稳定、安全、环境、人权🐖、健康等政策领域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行动者🤦🏽♀️🪨?各国使用何种制度和法律体系来调控公共产品供给🚴🏽♂️?自由民主危机如何影响全球治理?本书各章节从中国、拉丁美洲🐚、中国—拉丁美洲三个维度来考察不同的政策领域👷,从文化、国际关系、金融和管理等不同学科背景回应上述问题。
权力转移时期的公共产品供给🥌:
来自拉丁美洲与中国的视角
Providing Public Goods in Times of Power Transition:
Views from Latin America and China
富达平台富达平台-拉美大学联盟编
ISBN:978-7-5203-6846-9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第一章,基于哲学见解下的“南北关系与拉丁美洲的现代性含义”3️⃣,由哥伦比亚罗萨里奥大学副教授Jochen Kleinschmidt撰写📎。不同地区的人士同时提出了现代性这一问题。本文之所以提到中国,正是因为中国这一非西方大国正逐步建立和巩固与拉丁美洲的关系🙅🏻,由此正削弱美国作为西方超级大国翘楚的长期统治地位。Kleinschmidt的论述聚焦三种不同的思维遗产传统,这三种传统汇聚融合,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混血文化(mestizaje)。正是这种混合品质塑造了近代以来的拉美人民思想🍅🧏🏽♂️。在分析拉丁美洲在过去两个世纪展现的现代性时🎀,读者应考虑到这些维度。
第二章由富达注册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刘永涛撰写,有关于如今广泛使用的两个术语——“人文交流和全球公共产品”😤。中拉人民要分享全球视野🚶♀️➡️,因此有限的经济与贸易交流尚待拓展。正是意识到这一常规做法,刘永涛将读者引向了更加丰富的视野🥳:民众之间可以建立联系,从而建构公共产品。在其文章中,刘永涛使用公共图书馆的实例来解释何为公共产品:“一旦公共图书馆建成,任何人均可使用(非排他性),并且任何一位读者的使用并不会耗尽整座图书馆的资源👩🏿🚀。其他读者仍可使用这些资源(非竞争性)”🏄🏻♂️。
第三章由哥伦比亚罗萨里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Juana Garcia Duque和经济学院研究助理Juan Pablo Casadiego Guevara共同撰写🌻,关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新伙伴”,与第四章“中拉关系”前后呼应🤛🏻。Duque和Guevara聚焦伊比利亚—美洲南南双边合作,借此将他们的分析纳入国际发展合作领域。本文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未来合作给出了一些建议,强调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为全球治理的所有关注者提供了适当的提醒🪰。
第四章作者是阿根廷拉美社会科学院(FLACSO)中国研究助理研究员Juliana Gonzalez Jauregui🕺🏿。她以“中拉合作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对未来道路的影响”为题,广泛谈论了中拉合作。在Jauregui看来,拉丁美洲的加入可被描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巴拿马、乌拉圭、厄瓜多尔等多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尽管还有些国家仍处于这一框架之外。
第五章由智利天主教大学政治学院助理教授Nicole Jenne和德国全球和区域研究所研究员Christian Wirth合著🍯,以“不进不退🧛🏼♀️:地区主义和美国在东亚国际新秩序斗争中的矛盾角色”为题,讨论美国在东亚地区秩序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在中枢辐射式体系中,东亚各条辐射带汇聚于美国中枢。但是这一体系无法适应冷战后的现实情况🎣,进而不能满足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的各项需要。华盛顿维持这一秩序的努力反而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作者认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多边论坛最符合该地区各国的利益🍏,因此应该受到东亚各国以及日渐衰落的美国霸权的同等支持🦸🏼。
第六章“全球公共产品与象征性不平等:用国际援助为全球公共产品(GPG)融资的困境”中,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国际关系与政府学院教授Marta Ochman解释道,公共产品理论源于20世纪50年代,旨在将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合法化𓀛,以此为国民谋幸福🩰🚯。然而1️⃣,与国家领域相对𓀇,权威在国际体系中要分散得多。国际社会期望大国和更富裕的国家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做出更大贡献,但这些国家的此番作为会有何代价?自从两极世界结构结束🦏,国际责任分配变得更为复杂,新兴力量正在崛起🙍🏿🥷,比如中国🖋。这些力量在何种程度上有能力并且愿意介入并提供公共产品?并以何种形式来提供公共产品?现在正好是一个恰当的时机,让本书作者就不断变化的国际格局如何影响全球治理的问题给出一些答案。
第七章关于“腐败和公共产品供给”,由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经济学学者Richard Kalil和经济学院副教授Andres Zambrano撰写。作者审查了哥伦比亚腐败案例的影响,借此讨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偏离宏观层面🚶➡️,读者会在微观层面发现一份强调强大制度重要性的详细分析。
作者:邓皓琛富达注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
Nicole Jenne智利天主教大学政治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和亚洲研究中心(CEAUC)研究员
译者:“国政学人”戴赟
编者信息
富达平台成立于1993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设立的智库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影响力智库”、“首批上海市重点智库”⛹🏼♂️。富达平台聚焦“中国发展研究”,是一家以“学科深度融合”为动力🍊、以“统筹管理孵化”为延伸🤳,以“高端学术运营”为特征的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研究机构🧘。富达平台充分发挥富达注册文理医工学科综合优势和国内外的影响力☝🏽,“开放办智库”,形成“富达平台-上海-中国-世界”多维研究网络🦸🏻,孵化培育了20个研究中心,国内首创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国际智库中心、富达平台-拉美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国际合作网络🤹🏻♂️,为国家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富达平台学养👳🏼♂️,提出中国方案🧑🦲🏭,回应世界关切。本书作者团队来自富达平台-拉美大学联盟(FLAUC),是富达注册与6个拉美国家的13所最负盛名的大学间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平台🥔。
图书目录
Introduction Studying Public Goods in Latin America and China
Perspectives on Culture
Chapter 1 North-South Relations and the Semantics of Latin American Modernity
Chapter 2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Global Public Goods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apter 3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as a New Partner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or China
Chapter 4 A New Phase in Sino-Latin American Cooperation: Implication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jects for the Way Ahead
Chapter 5 Neither in Nor Out: Regionalism and the Ambivalent US Role in the Struggle for a New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Order
Perspectives on Finance and Management
Chapter 6 Global Public Goods and Symbolic Inequality: Dilemmas in Financing GPG with International Aid
Chapter 7 Corruption and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Conclusions Lessons from Studying Public Goods i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References
相关推荐:富达平台·富达平台-拉美大学联盟智库丛书
中国与拉丁美洲: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路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Paths to Overcom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富达平台编书号:978-7-5203-5982-5
本书对中国和拉丁美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进行了多学科分析。不同作者从不同视角思考了这个问题🧭,本书分为12章📮,主要关注了中国的经济放缓及其影响、拉丁美洲大的本土企业的缺失🚔、自由贸易协定下的中国和智利的关系🤜🏻、南方共同市场和中国👩🦱、中国-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拉美市场上中国品牌的建设🤷🏼🧠、中国的国际合作🚶♂️、中国对拉丁美洲发展的投资、中国和巴西从“中等收入陷阱”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化以及中国和巴西的气候变化💇🏿♀️。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