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15 来源🩹: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收藏本文
冯玉军在文章中指出,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2018年🥄👇🏿,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在各自面临美国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近年来中俄两国政治关系进一步提升,经济合作逆势上扬。双方都试图以此减轻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改善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向各自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双边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政热经冷”问题,与此同时,两国在经济合作中收益的不平衡性有所显现🤱🏼🪬。因此,促进中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均衡发展、保持双边经济利益的相对平衡😡,成为确保中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西方对俄制裁和中美贸易战背景下🟰,2014—2020年的中俄双边贸易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进而逆势上扬并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过程。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952.7亿美元📬。2015年和2016年,受国际油价下跌和西方对俄制裁等因素影响,双边贸易下滑严重。但从2017年开始,两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贸易额实现了较快反弹🦸🏿。2017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40.94亿美元,同比增长20.8%。中国连续八年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1082.8亿美元🎐,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增幅达27.1%,增速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2019年🏋🏽♂️,中俄双边贸易同比增长2.5%,达到1107.57亿美元,中俄贸易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比重增至16.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但中俄贸易仍保持千亿美元以上高位🫸🏽。
在中美贸易战中,大豆等农产品成为中国对美实施反制裁的焦点🗾,这给俄罗斯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大好时机。2014—2020年,俄罗斯农产品对中国出口连年增长🖱,从10.95亿美元猛增至40.9亿美元🚶♀️➡️,年均增速达39%。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大豆和肉类的主要出口市场。俄罗斯媒体评论称💸:“对美贸易战🤞🏽、抗击新冠疫情显然对中国外贸产生了不利影响,但目前的局面却给俄罗斯带来明显益处。”
如果将2014—2020年中国对俄贸易的进出口平衡进行一个比较🚗👩🏼,会很清楚地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从原来的顺差在短短几年之内变成了逆差🧑🧒⌛️。2014—2017年🦫,中国对俄贸易顺差分别为120.80亿、15.69亿🧺、40.69亿和17亿美元,而从2018年到2020年逆差则分别为38.48亿🤘🏻、113.47亿和65.96亿美元。
能源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自美对俄实施制裁以来🕺,俄能源领域始终是美国的重点打击方向🫥,禁止美元交易、限制美元融资、限制技术转让、压制管道建设👨🏽💼、对俄主要能源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精准”制裁🤵🏿♂️。美国的制裁措施,极大限制了俄能源行业从西方获得资金、技术的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俄的能源出口空间🌼。因此,加速从中国获得资金🏚、技术和出口市场,成为俄能源行业渡过难关的重要选择,也成为俄对外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而实际上👳🏿,近年来俄罗斯能源行业从中国也是获益颇丰。在国际油气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俄罗斯获取了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油气销售市场🖖🏽,实现了对外能源战略的重大调整,极大减轻了美国制裁带来的压力🦹🏻♂️。
首先,俄罗斯对中国油气出口迅速增长。2014—2020年,俄对华石油出口量连续上升,从2014年的3310.82万吨增至2020年的8357万吨,六年间增长129%,年均增速达21.8%👩🏿。2016—2018年,俄罗斯连续三年超过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商,中国成为俄罗斯石油出口前景最好的市场👱🏿♂️🔞。
得益于新启动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俄罗斯迅速提高了对中国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出口规模。在管道天然气领域🤚,2014年5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为期30年、交易总额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购销合同。2019年12月2日,总长度为8000多公里的世界最长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运营,俄罗斯开始通过管道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将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运营🧑⚖️,俄终于在欧洲之外获得了庞大而稳定的天然气销售市场。这对于面临“页岩革命”巨大挑战🏋🏼♂️、遭遇美国能源制裁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天大喜讯🕵️♀️,无怪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称“这将有助于加强俄罗斯企业的市场地位并在总体上增加经济弹性”。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还覆盖俄罗斯其他产业领域✌🏼,将进一步提升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深加工能力并提高产品附加值🧝🏽♀️。
此外🧑🏻🦼➡️🕧,液化天然气也正在成为俄罗斯开拓中国能源市场的一个新工具🚵。2018年7月19日🦹🏻♀️, 俄罗斯亚马尔项目向中国供应的首船液化天然气通过北极航道运抵南通港,开启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打入中国市场的新纪元。
其次,俄罗斯从中方获得了宝贵的能源融资,为渡过难关和实现战略性调整创造了必要条件。2003年以来🖐🏻,来自中国的投资、贷款、基金🎥、预付款🚐,成为俄罗斯能源行业完成战略性任务🛟、应对重大危机👩🏻🍼、建设关键性能源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2003年,俄罗斯利用中国的60多亿美元贷款收购了“尤科斯”公司核心资产,助推了石油工业的重新国有化。2009年,中国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了总额为25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俄罗斯两大国企渡过了金融危机并修建了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ESPO)管道,完成了重大能源基础设施战略布局。
根据“中国全球投资跟踪系统”(CGIT)的数据,2014—2019年中国对俄罗斯能源行业投资额达到209.3亿美元🧤。其中,中方参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俄罗斯挺进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提供了强大助力🤵🏼♂️。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全球纬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为该项目最大股东,持有50.1%股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各持股20%🏌🏿♀️🔚,中国丝路基金持股9.9%。除了中方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外,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还获得了中资银行约120亿美元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60%🦹🏿♀️。此外,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还入股了俄“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持股10%🤧⛵️。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出资2.477亿美元,持有阿穆尔州天然气化学综合体项目40%股份。
第三🧗🏻,由于美欧对俄能源行业实施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出口禁令🙍🏽♀️,俄罗斯面临暂缓部分油气开发项目或寻找进口替代的两难选择。虽然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上与西方最先进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在物探🫅🏿、测井、油气装备制造、提高油田采收率等领域较俄具有一定优势。俄罗斯从中国获得相关能源技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西方技术禁运带来的困难。
国际能源产业链由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四大要素共同组成,中国在这四个方面都拥有足够优势。21世纪1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能源革命特别是国际油气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俄罗斯💆、沙特等传统油气生产与出口国在国际能源地缘政治中的地位相应下降🤸🏼♀️,而中国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正在成为重要的“结构性权力”👩🎨,可以成为在对外能源合作中至关重要的议价工具和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从近年中俄能源合作的实践看到的是,在国际油气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中国获得了资源👩🏭👨👦👦,俄罗斯获得了资金、技术和市场。中国的能源“结构性权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克里米亚危机以来,最大限度吸引中国资金成为俄罗斯突破美欧制裁、缓解资金压力、保障国计民生乃至政治稳定的重要选择。2014年,在西方对俄实施制裁后不久,中俄两国设立投资合作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下,负责协调推进中俄投资合作的副总理级政府间合作机制🛥。为了加强两国的投资合作,中俄双方建立了一系列合作基金🫐。如果把这些基金能够募集的资金加在一起💄,总额可达195.3亿—324亿美元。
由于数据来源和统计方式不同,中俄双方关于近年来中国对俄投资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别。俄罗斯莫斯科斯科尔科沃管理学院的数据显示👨🏿,2011—2017年中国对俄投资额达360亿美元。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2014—2019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年度直接投资分别为6.3亿、29.6亿🧔🏿♀️、12.9亿👨🏼🪠、15.5亿、7.2亿和-3.8亿美元,投资存量分别为86.9亿、140.26亿💁♂️、129.8亿、138.7亿、142.1亿和128.0亿美元。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数据,2014—2018年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分别为0.54亿、0.11亿、0.06亿、0.33亿和0.247亿美元,投资存量分别为1.89亿、1.59亿、2.18亿、2.55亿和2.64亿美元😵。如此规模庞大的资金毫无疑问将对中俄经济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在西方对俄制裁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在安全🚕🏃🏻、经济、国际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中俄经济关系深化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不同♊️。俄罗斯从中国获得了资金👩🏻🌾、技术、市场,不仅在经济上相对轻松地渡过了西方制裁的难关♓️,而且避免了国际环境整体恶化的风险🧘♀️,迎来了“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局面。而中国在经济方面所获,主要是能源和农产品,目前都是买方市场。
需要看到,在经历苏联解体30年的转型后,俄罗斯经济尚未完全走上健康发展之路:(1)2009年之后👊,俄罗斯经济增长乏力。2019年🏊🏻♂️,俄罗斯GDP在世界经济中占比只有1.94%🤼♂️。(2)俄罗斯经济尚未摆脱“资源依赖”的结构。2020年✍🏿,在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中,矿产品占51.19%、金属和金属制品占10.37%👩🏽🏭、贵金属和宝石占9.03%💖、食品和农产品占8.80%、木材和纸浆及纸制品占3.68%👳🏿、化工产品占7.11%🚣🏻♂️,机械设备和车辆占5.73%,俄罗斯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原材料供应者”的角色🏊🏻♂️。而随着“页岩革命”和碳中和的到来,俄罗斯能源出口也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3)苏联解体后的“去工业化”进程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俄罗斯不仅未能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苏联时期形成的工业体系也在衰落。(4)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并未充分融入全球化大潮🤧🩷,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基本处于边缘位置🦦,而随着克里米亚危机后遭受的西方制裁,俄罗斯在世界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滑。
鉴于以上实际情况🧜🏼♂️😺,中国在发展对俄经济关系时,一定要考虑到现实的增长空间🛷、发展的平衡性和可能的利益边界。在推动中俄经济关系平衡发展方面,有以下思路值得考虑:
第一🧑🏿💼,全面、准确评估中俄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发展前景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全球价值链👨🏼💼、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全局与大势下处理中俄经济关系,防止就中俄谈中俄👳🏼♀️,避免顾此失彼🐛。
第二🌮,理性👩👧、客观认识中俄经济的互补性,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切实发挥中俄总理定期合作委员会及其他中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在为两国企业提供合作制度安排和营商环境保障方面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规则推进两国经济合作。
第四🌁🗓,将相对收益概念引入中俄经济合作范畴👳🏻♀️,既要考虑合作给双方带来的绝对收益,也要顾及两国之间相对收益的落差,以实现中俄经济合作的平衡发展。
第五,在发展对俄经济合作时,切实把握俄罗斯的内外政经环境、民族心理特征、战略与企业文化、谈判策略与技巧,做到知己知彼🏰。
毫无疑问,确保中俄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中俄关系为世界贡献了宝贵的稳定性和正能量👷🏿♀️,双边务实合作为两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两国在双边贸易、能源、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在此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和推进中俄经济关系更加地平衡发展。要将维护和拓展中国国家利益作为发展中俄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运筹中俄关系更好地服务于为中国的安全与发展营造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