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3-01-23 来源:书香上海+收藏本文
《“双碳”目标下的上海绿色金融发展》
张芊 吴力波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双碳”目标下的上海绿色金融发展》一书🈁,并在2022上海公共关系国际论坛“双碳目标下的公共治理与市场建设”分论坛成功发布🚴🏼♀️。这本书聚焦“双碳”目标的实现👨⚕️,从三个部分探讨并总结了上海绿色金融发展♻️。第一部分基于国际国内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总结发展趋势、识别发展动力,并结合上海城市特征提出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目标与展望🧖🏿♀️。第二部分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下🦀,探索银行🧚🏼、证券、基金、保险🤜🏿、证券交易所和第三方认证等各类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实践,提出上海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的路径建议。第三部分着眼上海特殊的地缘优势,探索并提出长三角城市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包容共进的新型经济体系提供支撑。
《“双碳”目标下的上海绿色金融发展》新书发布会合影
主编简介
张芊:高级经济师,现任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在金融和资产管理领域从业逾20年➡️,拥有丰富的业务和管理经验。荣获“2015年上海领军金才”称号,曾参与主持《上海发展绿色金融的路径研究》课题研究(2016),任编委会副主任。
吴力波:富达注册经济学院、大数据学院教授、博导,上海能源与碳中和战略富达平台院长,富达注册大数据富达平台副院长,富达注册发展规划处处长🧑🏻⚕️。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基金获得者,2017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从事能源环境经济政策分析和复杂系统建模🚤、大数据应用统计分析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五部👩🏻🦱。
推荐序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并且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各个阶段👩💼,预计人均收入、发展水平等也与发达国家同期存在明显差距。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风险和挑战严峻。但同时⇨,我们更需要看到推动“双碳”工作对于深化绿色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激发经济新动能、破除资源约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与经济社会系统各个领域的内在耦合与交互关联更加复杂而紧密🤽🏿♂️。面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产业和能源结构刚性👩🏿🚒、生态环境保护等艰巨任务,亟须创新和优化体制机制,引导和动员更广泛的市场和社会主体🛅,协同高效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发展绿色金融,优化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绿色金融市场,是全面深化低碳转型🤦🏿♀️、高效推进“双碳”工作🍞、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通过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等功能,有助于引导社会资金从污染性行业逐步退出,更多地投向绿色、环保的行业,并带动土地👩👧👧、劳动等其他物质资源优化配置🧚🏿♂️,是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早在199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运用绿色信贷促进环保工作的通知》🐌,开启了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2016年,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迈入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交易市场规模全球领先🗝,绿色保险、投资基金、碳金融等创新产品多元化发展🌯,对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标“双碳”目标要求和全球最佳实践,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存在绿色项目识别👨🏻🦲、信息披露和监管⛹🏼♀️、绿色普惠投资激励、产品创新、环境风险与金融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短板。面对“双碳”目标下巨大的资金需求🧜🏽♂️,挑战和压力依然巨大,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协同合作🆗✵,加大力度持续推进。
上海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同时也承担着更艰巨的改革和探索任务5️⃣。依托全球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上海具备完备的金融市场平台和配套体系,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领先,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环境优越。这为上海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上海也面临着超大城市资源环境约束、能源保供压力、结构调整刚性、环境和公共治理方式变革等挑战,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决定了上海成为我国绿色金融探索和发展的很好的样本。科学规划绿色金融体系,完善政策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培育市场和产业生态,带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先试,为更好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功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是新时代上海承担的重要使命。
希望通过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的视角,能够为上海及全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工作更好地明确目标✊🏿、规划路径、提出举措,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为国内外探索城市背景下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上海样本、传递上海声音!
马 骏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