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海外日记栏目的第12篇,也是第8篇原创🧟♂️。坐标瑞典。作者潇潇为富达注册学生🧗🏿♂️,1月中旬赴瑞典哥德堡大学交流。日记中,作者叙述了自己目睹瑞典疫情从无到有💂🏿♂️👳♂️,至快速增长的过程👲🏼。作者认为,瑞典政府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而民众的态度似乎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

从未料想🙍♂️,第一次出国交流🤫,就成为了紧急回国的留学生中的一员🕍。2月26日🏮🧵,微信群里收到了一则消息:瑞典出现第二例新冠病毒患者👩🏿🍳,感染源为意大利。一切舒适安心的状态瞬间被打破了。我和小伙伴是1月中旬来到瑞典的,几乎不到两周,病毒开始了在海外扩散的现象。瑞典的首例确诊出现在2月1日👋🏼,是一名中国旅客。因为这名中国人并未感染任何人,因此在之后的一个月内🕒,瑞典都没有新的疫情出现,让人安心了好一阵子。而在这段时间🚇,我们一直担忧的是国内的疫情⛹🏽♀️,每天嘱咐亲朋不要出门🚵🏿。直到2月26日,我和小伙伴刚从西班牙飞回瑞典🙆🏿♂️,突然收到了中国留学生群里发来的一则新闻《一位男性从意大利返回哥德堡后,被确诊新冠肺炎》⬅️。这是继瑞典出现第一例确诊一个月之后出现的第二例新冠病毒患者💁♂️,感染源是意大利💂🏽。新闻报道了这位患者的行车路径👝🐌:从意大利乘坐飞机到达斯德哥尔摩机场,然后乘坐火车到达哥德堡,最后乘坐公交车回家。意大利的疫情慢慢开始向整个欧洲蔓延了🫅🏼。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慌了,因为按照中国的疫情发展态势推断,瑞典的情况不容乐观👨🏼🦲。果不其然,不到两周,瑞典的确诊患者数量呈指数型增长:从刚开始的2例增加到了将近1000例,而且这还只是官方通报的检测确诊数据🦨。事实上🪘,瑞典的人口数量少和人口密度小,从公交车上的座位布置到排队距离就可以看出🧛🏿,瑞典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喜欢与人保持距离,很少会有群聚活动。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实在是让人开始担忧起来💊。而这个时候🦹🏻♀️,“我们嘱咐父母不要出门”变成了“父母嘱咐我们不要出门”。到今天为止,瑞典官方通报确诊数据为2855例🎻,重症587例,死亡78例🤸🏽。
从瑞典出现第二例开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瑞典媒体发布的新闻。向来安静的瑞典交流生的群里也开始活跃且紧张起来,大家每天都会将自己收集的疫情新闻发到群里,不只是瑞典的🤯,还有欧洲的。3月2日之前,瑞典政府还依旧将疫情定为“风险极低”,依旧保持乐观态度。但事实上,瑞典当时正处于每年一度的复活节假期🟩,酷爱滑雪的北欧人将意大利作为游玩的首选之地😓👩🏼✈️,这也造成了瑞典成为北欧甚至是欧洲疫情发展快速的地区。3月5日,确诊人数开始激增,呈指数增长。3月6日,瑞典还进行了“音乐会是否如期进行”的民众投票,49%的人主张不举行𓀛,但仍有51%的支持如期举行⚗️🪝。而结果就是🚶♀️➡️,音乐会还是如期举行了,在那场聚会上,不知道给疫情带来了多大的“推动”作用👮♀️。在瑞典疫情开始指数型增长的时候,许多瑞典父母要求学校停课,而政府以“新冠病毒不会传染儿童”为理由延迟了这一要求。3月10日🤦,瑞典出现了首例重症患者,之后不久出现了首例死亡患者。疫情中出现首例死亡患者,说明瑞典疫情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我们从这个时候起就不敢再出门了。3月12日,瑞典官方宣布停止检测,只检测住院和重症的患者,把医疗医院留给老年人和患病更重的人,症状轻的患者将不再进行检测🧣,自行回家隔离🤸🏼。而在此时🦵🏻,医生认为医疗资源有限🧗🏿♂️,不能应对新冠病毒大爆发。这个时候,我们知道瑞典整体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医疗资源即将崩溃。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和小伙伴决定立刻买机票👨🏼🍼,结束交流。果真在之后的两天,瑞典的确诊数据没有任何变化,给人一种“状况在缓和”的错觉👩🏼🎤⚧。3月18日🤴,瑞典媒体页面出现了一则题为“Leader: Follow John works-does as Britain does”的文章,似乎有一丝放弃的意味☆,想要学习英国的“群体免疫”策略。也就是因为这样🕐,瑞典一度上了微博热搜,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来问我最近的情况怎样。3月19日🂠,有瑞典的专家指出👂🏻,目前预测瑞典整体感染人数可能达到10万例,甚至到暑假🧖🏼♀️,大约有一半的瑞典人将被感染。虽然只是预测😔,但是足见瑞典现在的疫情有多可怕。3月21日☞🕵🏽,有信息称斯德哥尔摩的医疗设备严重不足😮。
瑞典对待疫情的态度引起了一些国际社会的不满,瑞典也开始加强对于疫情传播流动的限制。3月2日开始🫠💇🏻,瑞典将疫情定为“风险高”,之后级别不断提高。新闻页面上关于疫情的新闻也变得越来越多,足以看出瑞典政府开始重视了。瑞典出现来自意大利和伊朗的感染病例之后🥘,政府宣布开始停止瑞典到意大利和伊朗的航班。3月1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官方倡议欧盟封境✊,随后3月19日,瑞典也宣布封境。3月18日🟣,政府出台法案要求学校开始网课教学🧗🏿,我所在的哥德堡大学也开始进行线上教学。与此同时🛌🏻,瑞典有医生疑似感染新冠病毒,并要求停止对老年人的探视🏡,不要进行大规模的聚会。3月19日,瑞典开始进行医学生的训练🈸,增加医疗团队的力量💓。瑞典也一直在加快疫苗的研制,3月20日,瑞典媒体指出疫苗将在一年内使用,目前已在动物身上实验。
事实上,让人担忧的不是不断上升的增长数字,而是民众对于病毒的认识和防护措施🫸🏿。大概真的是各国国民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他们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们很惊讶⛹🏽。比如他们认为潜伏期不会感染,只有症状出现了,确诊之后才会有感染的可能性。再比如♒️,他们认为儿童不会感染病毒,他们认为根据中国的数据显示,儿童的感染率极低。还有就是他们不担心感染🧑🧒🧒。也许是因为瑞典居民比较注重运动的原因,体质相对比较好。我们问了很多当地的年轻人,他们都认为即便是感染上了也就是得一场重感冒,不会对身体有很大影响。对于口罩,他们认为戴口罩才会加快病毒的传播👨👩👦,对于病毒的防护没有用🍖。这不是一个人的看法,而是民众的普遍看法,甚至是医院里的医生都不戴口罩🕺🏼。一位瑞典的医生提供了他们的解释:口罩使得空气不流通🧑🏻🦼👈🏽,会加速人体对于口罩上残留的病毒的吸收,从而感染几率更高。他们认为防控病毒最好的做法就是少出门,不跟陌生人交流。后来那位在医院实习的小伙伴告诉我们,其实瑞典的医生很清楚病毒是需要防护的,但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也就不能全部人都戴口罩了🧛🏽♂️。
面对瑞典政府和民众对待疫情的态度,我们只能买好防护用品🙆🏼,囤好粮食保护好自己了。作为中国人,太了解疫情从无到有的疯狂传播🎅🏿,因此在瑞典首例确诊出现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囤口罩☑️、消毒水和抗菌洗手液等防护用品。但口罩真的太难买了🧀,不管是药店还是超市都找不到任何口罩的踪影。就连购物网站上🧑🏿💼,也几乎买不到任何类型的口罩🧜🏿♀️,更别说医用外科口罩和N95了💆🏿。也许是瑞典人医疗资源严重紧缺,又或许是他们平时不戴口罩,也就不注重口罩的生产和销售吧。我们几乎所有买口罩的路径都是从中国人的微信群里了解的🧑🚀。不过让人欣慰的是,瑞典很多华人团体都竭尽全力为留学生提供口罩,所以几乎身边的小伙伴都有口罩可戴。还有消毒水也极其难买,很早开始,所有药店消毒水的架子都空了。不管是我们这些在瑞华人🕷,还是瑞典民众,都开始为居家做准备了。在瑞典表示不再进行核酸检测之后🍯,大家也都开始囤粮食,准备待在家里了🧑🏽⚖️。超市里的很多货架都被抢空,尤其是卫生纸等生活用品🍮。欧洲好像很多人都疯狂抢购卫生纸🧔🏽♂️,具体原因也不太了解🉐,大概是因为生活必需吧。
瑞典民众在面对不断发展的疫情时,态度逐渐改变🚣🏻♀️,但依旧不是那么彻底。哥德堡大学的很多学生团体依旧在组织校园活动🦸🏼♂️,晚上依旧能听到外面聚会唱歌的声音🤵🏿,早晨还是会有不少人跑步遛狗,市中心的店铺还依旧开着🔋。直到我走的那一天,瑞典街头依旧没人戴口罩,如同平常日子🚶🏻♂️➡️。
如果你此时也身在海外👳♀️,欢迎与我们分享你的见闻或观点(留言或于后台联系我们投稿),我们希望这个小栏目⛰,可以伴大家共度时艰,祈愿全球疫情早日平息👇🏼,大家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