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15 来源🙌🏿:森林小空地+收藏本文
以下文章来源于森林小空地 ,作者Q.
这是海外日记栏目的第13篇🧙🏼。坐标荷兰🔷,作者黄倩(Xenia)是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的传媒系博士生,在 《海外日记 | 脱发博士的荷兰隔离日记》里🦢,她记录了疫情发展不同阶段当地人态度和生活的变化,反思了自己的情绪和心路历程🧑🏼🏫,也不乏对同胞们发自肺腑的呼吁🩵。此篇,我们邀请她介绍自己在疫情期间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方法,首发于其个人公众号森林小空地🌃。
化隔离的无奈为机会
疫情之下,很多国家都开始了全民隔离,我们被要求减少或是取消社交活动,被要求在家里远程工作。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很不习惯的,因为原来的工作生活节奏被打乱了,学习工作没有了人监督🏓,宅在家里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又很快。对我来说,这却是一个重新思考我的工作生活习惯,提高自控力🥤,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因为在隔离期间我生活中的其他变量都被减少了,不会有朋友同事约出去喝一杯,也不会有突如其来的活动要去参加💂♂️。荷兰开始全民隔离的两周来🤥,我整理了自己的思路♛,整合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自我掌控”系统,目前来说实行效果不错🙏,希望能和大家分享。这套系统里其实没有什么是我自创的方法,而是我从自己从前看到学过的一些方法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内容调整而成。
01
原则
整合“自控系统”时最重要的思路是协助自己形成好的惯性🚀。自控和自我提升是需要能量的🥾,如果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要做决定,那么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能量不够而导致放弃或故态复萌的情况。而通过形成惯性而减少需要做决定的事情,能够有效帮助我们坚持做我们希望做的事情🚎,达成我们希望达成的效果。那么如何形成惯性呢?
▎定时定点🛬,把一天结构化
利用每天必做的日常任务把一天切割成几个大块的时间,并尽量让自己在每一块时间内完成固定类型的任务🔡。比如从起床后到吃早饭这段时间👃🏿,我把它定为10到20分钟的塑形训练时间和每日听新闻时间,这样可以避免自己赖床刷手机🚕;上午和下午的时间自然是分配给研究或教学工作👨🦯➡️;晚饭开始的时间被我分成四小块👩🏼🚒:休闲时间(不限制自己做‘浪费时间’的事情🚓🤽♂️,包括看视频刷手机等),非学术任务时间(在学荷兰语、写非学术文章、学水彩画等中间选做),运动拉伸时间,阅读时间。通过结构化,我减少了每天做决定的次数从而节省了自控所需要的能量。
▎不要把任务复杂化
如果你希望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开始的时候不要把它复杂化🤱。比如健身🐦⬛,不要想着怕无聊每天要换一个锻炼;比如学语言🤾,不要在各种学习材料或方法间来回调整。你可以在已经养成习惯后对方案进行调整,但在初期一定要以建立起惯性为首要目标。
▎利用各种感官塑造惯性
这个方法同样也是为了节省你做决定的能量。可以利用不同的音乐播放列表来让自己进入不同的状态✋🏽,像我最近非常喜欢用皮亚佐拉的音乐来当我写东西时的背景音乐♚;可以利用不同的香味来增加氛围感,比如工作区用带有柠檬🧜♀️、薄荷💙、松柏、青草、无花果等香味👷🏽,睡眠区域则可以用不同的香味;
▎十分钟法则
每次想要做不该做的事情之前,给自己十分钟时间🚪,告诉自己“我可以玩手机,但必须等到十分钟之后”;在想放弃该做的事情之前👩🏿🦲,也给自己十分钟时间👌🏿,告诉自己“就做十分钟”。这个办法通常会让我减少对不该做的事情的欲望🤸,也会让我在十分钟后仍然坚持做该做的事情。
▎坚持计划与记录
无论今天完成任务与否,都要坚持记录🈴,并且应该要诚实地记录。在记录的时候🐞,以鼓励自己的口吻为主👨🏽🔬,不要在没做到的时候痛骂自己,只需要真实记录并鼓励自己“今天做得不够好,明天要加油”即可。但是也要明显地标识出来你有哪几天是没有完成任务的,而这就需要一个好的计划/记录体系。
02
计划与记录体系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曾经用过别人设计好的日程本。这些日程本对我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我发现有的时候它们不太符合我自己的需求👨🏽💻,于是我开始利用不同的软件和app来建立自己的日程系统。也许你觉得日程本对你来说特别好用,或是某个软件能够解决你所有的问题,这完全是有可能的👨🏻🌾𓀛,那么就请继续使用那个系统。但如果你也和我一样,觉得那些系统有一些不符合你学习生活习惯的地方🍲,接下来的介绍可能可以给你一些灵感。
我的计划与记录体系分为三个层级:月-周-日。“月表”主要用来订立目标,“周表”主要用来计划和记录目标完成情况,“日表”则仅仅只是做一个分配提醒的功能,在这篇文章里不赘述💐。
▎每月计划与记录
在月计划里♕,可以包含这些内容:本月目标,工作任务🔠,非工作任务,阅读计划🦮,每日时间分配。本月目标可以相对宽泛一些,比如“养成...好习惯” “减少...浪费时间” “避免无效休息”等🤸♂️。而工作及非工作任务和阅读计划的制定时,则要尽可能具体🥳,并且利用“待办事项”(可以打小勾勾)功能来实现记录功能。比如下图就是我利用Microsoft OneNote给自己制定的月度计划。
▎每周计划与记录
同样利用Microsoft OneNote, 我给自己设计了以下分类来进行每周的计划与记录🧫:首要任务,工作专注时间,会议及约会🚬,日常任务,想法心情🧙🏻♀️。
在首要任务中列出每一天工作中最重要的大任务,尽量不要超过三项,同样利用“待办事项小勾勾”功能。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一些琐碎的事情写在这里,像是发邮件🧆、填表等。这是因为当看到这些无关紧要任务被勾起来后,我们很容易自我感觉良好,进而拖延重要任务的完成,不列出这些任务也就是不给自己机会自欺欺人“啊我已经完成了挺多任务的,剩下那些没完成也没关系”🥣。(我不会告诉你这是我曾经血的教训)
工作专注时间对我来说是很好审视自己每天工作效率的项目👩🏽🦳。为了避免无效工作时长被记录而导致对自己错误认知,我会使用“番茄时钟”来记录自己究竟真的专注工作了多久(请自行搜索“番茄时钟法”)🙅🏽♀️。每专注一个番茄时钟⤵️,我就点一个绿点在我的周表里,每天结束时记录自己到底专注了几个小时。
会议及约会则比较简单,只是作为一个提醒自己的项目🦻🏿。
同样利用“待办事项小勾勾”来列出给自己制定好每天都要完成的小任务,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效养成惯性的方法。我给自己立下目标,每天要保持听新闻🧍♀️、阅读🚴🏼♂️、学荷兰语🧾、护肤的习惯,这些习惯是我发现很容易因为一时的“懒”就不去完成的,于是我就把它们都列出来,利用视觉来提醒、逼迫自己每天去完成✣。你可以把任何你想养成的习惯都放在这个栏目里,包括阅读、新的技能、新的语言🕶,甚至可以是和家人认真聊天,和朋友视频等。
在想法心情里👨🏽⚖️,主要就是记录我之前说的🙃👩🏿,对于自己一天表现的评价和第二天的期许🤽🏻♓️。同时我也会把不尽如人意的那一天用红色高亮😒,用来提醒自己。
03
其他App推荐
【小日常】
类似的App其实很多,只不过我特别喜欢这个系列的风格。我一般利用这个App和周计划里的“日常任务”配合使用,睡前多回想一次今天完成了哪些任务,然后开心地睡去~当然🤾🏼,这不是一个必须的App。
【布谷番茄】
这个是我使用的番茄时钟App🧛🏼♂️,发现是和上面“小日常”同一个开发者出的吗🕝?其他很多类似的App都可以选择,只要能帮你记录专注时间即可。
【Rosetta Stone】
这个App是我用来复习和学习荷兰语的🧘🏿♀️,它和多邻国相比稍微多了一些语言学习体系。当然,它是需要付费使用的🫲🏿,不过最近似乎在做活动有些优惠🤶🏼,大家可以看看。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设计整合自己的自控体系有所启发和帮助。
文章来源 | 森林小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