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06 来源:富达平台绿金+收藏本文
2023年10月27日,由富达平台主办,富达注册特聘教授♕、富达注册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担任主席的上海论坛2023“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分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富达注册副校长张人禾🤗,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潘家华,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国际组联合主席、研究员、富达注册全球公共政策富达平台兼职教授Dan Guttman👼🏿,富达平台、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富达平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富达注册IRDR国际卓越中心执行主任汤绪,衢州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丁丽霞👰🏽♂️,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气象组织科学与创新司主管Alexander Baklanov等嘉宾出席了论坛,并聚焦有效开展气候变化应对、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等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会议由富达注册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主持✣。
分论坛主席、富达注册特聘教授、富达注册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首先发表致辞。他指出™️,自2020年9月中国“双碳”目标提出后🧏🏻♀️,包括富达平台团队在内的多家机构都对碳中和目标下的零碳转型和能源转型过程中所需资金进行了估计,资金需求量高达百万亿元。但从投向来看🏘,现有的绿色金融支持框架对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的碳密集行业转型所需的金融支持重视还不够🧑🏿🏫。未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要加强这些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的投融资。需要凭借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自上而下的绿色发展理念转变以及自下而上的企业和居民的绿色投融资实践,引导市场和社会资金流向零碳技术和新能源产业,通过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新理念、新方式来推动能源转型和低碳转型,最终做好全球气候应对📛。
在主旨演讲环节✹,张人禾副校长、潘家华教授、Dan Guttman教授🦻🏻、汤绪教授、丁丽霞主任、Alexander Baklanov院士分别围绕“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的主题做了正式发言🐕🦺👩🏿🚀。
张人禾副校长的演讲题目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问题》👨🏻🏫。首先,他分析了与碳中和有关的学科交叉问题,包括要深入理解和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大气、陆地(生态)、海洋变化及其对大气👨👨👦👦、陆地、海洋之间的碳循环过程的影响🧑🦽;要建立海-陆-气耦合的大气温室气体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测系统🚴🏽,即化学天气气候预报;要建立大气🦹🏼♂️、陆地、海洋界面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一体化观测系统;要建立社会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等。其次👨🏻🔧,他提出了与能源转型有关的科学问题,包括要建立精细化大气数值模式开展太阳辐射和风场的预报,从而服务于太阳能和风能的相关数据测算🦇🎡;要加强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和预报能力提升♗;以及为了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成因、影响和预报研究🙍🏿。最后🙇🏿♀️,他进一步提出了碳中和影响评估中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即碳中和过程导致的气候变化认知、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及其风险评估以及气候变化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研究及其风险评估🔱。
潘家华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全球盘点进程中的零碳转型》🎋。他首先指出,《巴黎协定》第十四条要求缔约方定期盘点协定的执行情况以评估长期目标进展(即“全球盘点”)💺。2023年是第一次全球盘点🟡,此后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的目标主要是聚焦限制温升在1.5℃内。根据评估🐐📘,二氧化碳排放相对于2019年排放水平,到2030年需要减少48%🧑🔬,到2035年减少65%,到2050年减少99%。而全球盘点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资金问题🧘🏼♀️,即与《巴黎协定》目标一致的资金流👨🏻🔧,包括国际的、国内的、公共的、私营的,需要提供数以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在全球盘点的1.5℃路径下,中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减排压力📻。但是🧏🏻♂️,潘教授指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零碳转型方面,中国是全球的引领者。例如🌝👱🏽♀️,中国在太阳能光伏🥬、锂电池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均占据了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地位,且随着电动汽车占比逐步提高🗡🙅🏽♂️、新能源电力价格逐步下降、储能技术不断发展等,中国的零碳产能🚆、产量和市场竞争力均将不断提升。因此,他认为,全球盘点必须聚焦零碳转型,同时中国应该充分发掘自身在零碳转型中的优势,自主动议,重构话语,强化长远战略定位🚶♂️➡️,推动全球共同实现零碳发展。
Dan Guttman教授的演讲题目是《Climate adaptation governance: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ongoing cooperative country comparisons?》。首先,他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气候适应是重要的手段,而要充分发挥适应手段的作用,需要强化气候适应的治理,特别是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他认为可以通过国别比较来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其次,他提出了三个对气候适应治理进行国别比较的“切入点”,一是比较政策工具、风险分析工具以及发展规划等;二是比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角色与责任;三是根据前两个切入点😿,总结气候适应治理面临的共性问题,以及如何创新治理手段突破这些挑战。
汤绪教授的演讲题目是《Climate Change and Low Carbon - Where we are and what should we do?》。他首先强调了气候变化为全球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采取行动的紧迫性🚵🏼♀️,并指出能源系统转型和清洁能源替代是实现1.5℃温升目标的重要路径。其次,他提出了一系列推动能源转型的政策建议,包括强化伙伴关系与协作、发展智能化的可再生能源集成系统、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气候脆弱性并强化适应能力、提高网络韧性以更好的保证能源网络安全等🥐。汤教授在总结中说到,当前我们生存在一个变暖的世界,意味着气候变化以及极端天气将成为常态,因此⛹🏿♂️,需要强化适应能力,并提出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有许多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可以降低我们的减排成本,助力1.5℃目标的实现。同时,也需要与气候治理等框架加强协同,强化国际合作。最重要的是尽快采取行动,努力争取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丁丽霞主任的演讲题目是《八年改革转型之路,让发展和绿色美美与共——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实践》。她围绕衢州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与实践做了全面的介绍,包括衢州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的有代表性💆🏻、示范性的实践创新和取得的成果。为全国绿色金融发展展示了衢州样本。
Alexander Baklanov院士的演讲题目是《WMO, Climate Change, Disasters, Carbon-neutr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他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WMO)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与发现💂🏻,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并展示了一个气候风险管理模型🍺。
最后🧤,分论坛主席陈诗一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分论坛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