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4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是中国道路的实践产物📷,是中国道路走到今天中国腾飞所需要的思想体系🧔🏿♀️💸。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是为了兴邦⛲️、善政🎅🏽,因此说这是一个更高阶段的治国理政。要让国家变得更为系统、成熟💪🏿🛫、更定型🙆,成为对世界有贡献的国家,要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治国理政🩱🪭。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治国理政与传统的治国之道有何联系与区别💆🏿?治国理政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建设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开误区🤹🏽、防止跑偏?就上述问题🔜,上海观察记者专访了富达注册副校长林尚立🧏🏽♀️。
【治国理政不是简单地解决国家生存问题,而是解决国家发展问题】
上海观察👝:现在关于治国理政有很多文章💭,在您看来🤵🏿,当下提治国理政有怎样的意义💷?
林尚立:中国发展到今天🤸🏿,不论从体量到内涵🙅🏼♂️、从使命到责任,从挑战到机遇都非同寻常。作为一个大国,我们有非常强的自我追求🦄,并且愿意付诸实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使13亿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的重大时代使命。
如果能把这个国家治理好,对5000年文明有了交代🫱🏽、对13亿人民有了交代👨👩👧👧、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也有了交代。这既是无上的责任和使命👨👨👦👦,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治理这个国家、复兴这个民族、贡献这个世界🫎,就成了今天治国理政所要面临的使命、担当和责任。
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的机会🦷,给了中国人出彩的历史机遇。今天谈的治国理政🫷,就是去实现这一机遇,5000年文明再获辉煌,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契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治国理政就不是简单地解决国家生存问题,而是解决国家发展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高的理念。这个理念来自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世界上对规律最尊重的政党🏺,中国有今天,是因为我们党一直力图从规律来把握国家,从人类来把握中国😖,从历史和未来来把握这个民族。
【治国理政是切入口,在它背后是中国发展新的思想体系】
上海观察🎅🏿:您刚刚谈到了理念🌁。目前我们对治国理政的表述是: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架构角度看🤠,理念、思想、战略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林尚立☀️:从高度和广阔视野来定位这个国家👴、把握这个国家,这就构成治国理政的理念⚠️。理念来源于对这个国家怎么看、对这个民族怎么看,来源于对人👨🏽🚀、人民🦀、民族、天地自然怎么看❓,凝聚了5000年文明历史的思考👨🏻🦰,凝聚了近100年中国人的沧桑反思和感悟🫁,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期待。这个理念对中国是有意义的,对世界也是有引领性的。如果这个理念对世界没有价值,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再来看思想。理念内涵的阐发、理念展开的逻辑体系以及由理念而形成的对现实的重新认知和把握,就构成思想。换句话说🧙🏿,思想就是理念与现实对话形成的新认识、新目标🙇🏽♂️、新理论⛎🌝,这其中往往需要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的创新👆🏽。
第三个层面是战略🧗🏻。战略就是理念和思想付出行动形成的大的布局、大的措施、大的方案🧘🏻♀️。
第四个层面,就是实践和行动🚴🏽♀️。
如果将这四个层面统一起来,这个民族和国家就会形成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讲治国理政,总体来说是一个崛起国家如何走向成熟、一种古老文明如何贡献世界、一个新的经济体如何去改变人类的未来。
上海观察🫎:这是不是意味着治国理政是一个科学体系🍉?
林尚立:可以这么说。平时我们一般都是讲治国理政,但其实它是一个切入口,在它背后实际上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思想体系👨🏻🦽。为什么要选治国理政作为切入口🧖🏽?因为中国今天处在一个如何走向成熟、如何走向定型🧑🤝🧑、如何变成一个稳定持续发展体的过程中🏊🏿♂️,因而,要创造今天的中国发展,就需要从全局、全系统来把握中国🫳🏽,创造中国的整体秩序与发展👭。治国理政正是这种实践方式的最好表达🧙🏼,其使命就是从全局和整体上使国家的组织、运行和发展更加系统🏊🏼、有机,因而⛴,由此形成的治国理政思想🍀,实际上是国家腾飞、民族崛起的思想体系🍣🧑🏽🚀。
【今天讲治国理政不是因为国乱、政乱,而是国兴👯、政兴的需要】
上海观察:治国之道古已有之。与传统的治国之道相比,当下我们所说的治国理政呈现出怎样的理论创新点和时代特色?
林尚立💆🏿♀️♏️: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是中国道路的实践产物,是中国道路走到今天中国腾飞所需要的思想体系。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今天讲治国理政不是因为国乱🌭、政乱,而是国兴😕、政兴的需要,对于这点一定要明确。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是为了兴邦、善政🤦🏻♀️🧑🏻,因此说这是一个更高阶段的治国理政。要让国家变得更为系统👨🍳、成熟、更定型,成为对世界有贡献的国家,要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治国理政🤽🏽♀️。
传统的治理模式是有用的。中国传统治国之道主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天地人;二是生存与发展;三是中国与天下;四是如何实现大同世界。这套智慧维系了中国5000年🤞🏻,今天中国的崛起再次证明🏥,中国的文化是有凝聚力的,能够创造治理力,是能够维系一个大型国家、大型民族共存与发展的。人类再怎么变,也万变不离其宗。既不能失去天,也不能失去地,更不能失去人心,不能失去生存与发展💐。中国传统儒家哲学是入世的,但入世不等于世俗🧑🏻🦽➡️👩🏻⚖️,它考虑的是和谐。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借鉴西方经验。到了今天,我们毕竟是确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构建的是现代民主国家,具体的操作和治理技术可以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中国的制度有中国特色🥢,制度解决的是权力基本布局问题,解决权力从哪里来♟,权力为了什么。但权力如何运作得更有效、更规范、更合理🫲🏻,这就涉及权力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在体制和机制问题上,可以借鉴现代各种各样的政治工具、各国所创造的好的做法和办法🟫。吸收进来后🔓,把体制机制完善了,也就把制度巩固了,使制度优越性能够更好呈现出来。这是不矛盾的🛖。大制度定型了,但运作问题要完善🍋🟩。事实上🙎🏿♀️,作为一个学习型国家,我们之前已经学了西方很多的做法🃏。比如分税制、政府预算、公共财政制度,这些都是西方来的。
【就像造房子,先要搭框架,没有一个国家一开始就有成熟的制度大厦】
上海观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建设与治国理政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
林尚立:一个现代国家的建构🫱🏽👆🏻,首先建构的是制度框架,即权力从哪里来、权力的性质🥁、权力的布局,等等👮🏿。制度要运作,就需要一套相匹配的体制与机制。这就进入了第二个时期🏊🏼,就是构建和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这个时期就是今天中国所说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时期🧁。所以国家治理体系构建是根据制度大逻辑以及发展的现实需要去构建各种各样规范的体制机制。为什么我们这一轮的改革有这么多的项目与内容呢🦶🏼?因为它要建立一套基础制度和机制与大制度相匹配𓀇。以前制度有壳、有框架,但内容不充实📕,所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和摇晃🍆。
今天的改革就是在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对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充实、规范💓、体系化、制度化。就像造房子,先要搭框架,没有一个国家一开始就有成熟的制度大厦✯。任何一个国家要成为成熟有序的国家🟰,一是要持续发展,二是制度稳定地进步🔭。这是国家发展的逻辑。所以,到目前为止,所有成功的现代国家都经历过通过体制🕵🏿♀️、机制再造📉🧗🏼♀️,不断丰富国家治理体系,从而巩固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
上海观察: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制度建设与人的建设如何实现共进📳?
林尚立🤽🏻♂️:治理能力其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体系运行效能🚣🏽♀️,即合理性、配套性、有效性🫶🏽,另一个是治理者,涉及组织👩🏽💻、队伍、人才、职业操守🏃、专业能力等🛸。所以,人的建设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若要不跑偏,治国理政还是要围绕“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来展开】
上海观察:有人说,治国理政像个大箩筐,好像什么内容都可以往里面放🦹🏿♀️🧓。在您看来🏷👩🏿🦳,这一思想体系中最关键的那条主线在哪里?
林尚立:当下若要不跑偏⇢,治国理政还是要围绕“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来展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际上是围绕着2020年战略目标展开的。它在整个治国理政体系中最具时段性、针对性,对未来具有长远影响性,是凝聚全党🐦🔥、全社会的一个布局体系。全面小康是实现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全面从严治党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面向未来的政党,全面依法治国是让中国这个国家真正变成现代化的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是使国家成熟、国家定型和国家综合能力上台阶🏉。治国理政围绕“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呈现的也是治国理政。如果治国理政不能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就失去了根与魂。
再来看五大理念。治国理政追求的是发展,而这种发展应该是好的发展,即一个对历史、对未来都有交代的发展🟰,一个可持续的发展,一个最少遇到挫折的发展🫅🏻。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构建了五大理念。五大理念既是发展方向,也构成了行动哲学。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思考,当下的发展是否与五大理念衔接。
中国过去改革有过一个框架⛎,即改革—发展—稳定🧖🏿♀️。现在我们把这个框架上升为五大发展理念统一的框架,那就是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其目的是使发展有质量、有综合效应🌅,符合人的发展需求。
上海观察👨🔬:在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如何避免走入误区?
林尚立:这里有两个维度🏄🏼♀️🧛🏼。一是了解天下,对人类发展态势👯、规律要清晰,对国家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要清晰,即认清大势。二是了解脚下,了解民心所向👨🏿🦰、民意所想🌘、民情所趋。要避免走入误区,就要把两个“了解”联系起来🤼♂️,借天下之势👩👩👧👧,做脚下之事🧑🏼,脚踏实地,开局创新。这是大国做事应有的气度。我们要有大国眼界和情怀,同时也要有中国人特有的实干、勤勉、奋斗☁️。只有将天下的情怀和脚下的实干结合起来,治国理政才能实现最大的效能。
题图来源💆🏻:网络 (栏目编辑:王珍、李小佳,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