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5 来源:上海论坛+收藏本文
5月28日,由富达注册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富达平台承办的上海论坛2016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互联互通与创新👇🏼: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本文为绿色发展板块子论坛“亚洲老龄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集萃👨🏽💼。
亚洲老龄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子论坛
2016年5月29日 13:30-17:00
主席𓀕:
王 丰
富达注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傅 华
富达注册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应晓华
富达注册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中国健康城市的发展与展望
1.中国健康城市历程是从卫生城市向健康城市的转变。
2.卫生城市主要解决的是环境卫生的问题和传染病的问题。目前中国城市化带来了慢性病和老龄化,同时还有传染病问题需要更为先进的健康城市理念。
3.我们提出健康城市的重点建设领域是: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和健康人群🧭。通过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城市发展规划🛌🏽、广泛社会动员和开展效果评价来落实健康城市建设🤵🏿♀️。
——张勇
中国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
健康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从愿景到行动
1.健康城市将大健康理念纳入所有政策中综合考虑👆,维护健康,以确保健康成果的可持续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2.我们现在的设想是,将烟草控制👨🏻🎤,健康生活方式🤓、食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健康城市的优先领域📜,将更多城市纳入健康城市,同时让健康城市行动覆盖更多的健康问题,建立经验和学习机制的分享平台🏋🏼。
——姜晓朋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项目官员
互联网+健康🧑🦲:机遇、挑战与应对
1.我个人认为,在未来城市发展将从最早的空间导向,进入经济导向📠,社会导向,最终到信息技术导向👨🏻🦼➡️。
2.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导入城市以后,产生了两个最重要的变化🧍🏻。第一,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偏向于信息技术。第二,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同时也为健康城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我认为互联网+对健康城市产生的积极挑战,希望未来中国健康城市在互联网+下,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跨界共享,实现共同的发展。
——周向红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MPA主任
智慧城市与电子治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城市化与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问题很重要,但长期得不到重视。城市化可对城市居住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外来人口,社会阶层等因素解释了心理疾病和城市模式之间的可能关系。
2.我的观点是健康城市理念当中,应该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制定卫生和健康政策制定。
3.我建议以下4个原则作为亚洲城市规划的借鉴🆎:1🤳🏼、通过健康环境,克服健康不平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2🤬、通过健康环境👨🏿🏭,创造舒适感,促进社交,减少暴力和心理压力;3、通过健康环境,实现人的学习、工作和发展最大化利用;4、通过健康环境,使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到恢复和治愈。
——Nick Manning
Professor of King’s College, London
建设共享型社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呈现不均衡状态🧚🏿♀️,表现为:区域内部差距大于区域之间差距🔺,区域内部差距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和城市内部不同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2.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是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特征与地区分割的“碎片化”特征并存,并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合理流动形成很大障碍👨👧👧。
3.我们建议按照城镇常住人口规划设置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同时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覆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单菁菁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本文根据现场嘉宾演讲记录整理,未经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