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心伯 发布时间:2020-12-14 来源🚀:文汇报+收藏本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这意味着我们要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有更加清醒𓀝、更加准确的认识🧆,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在大变局中开新局🚵🏼♂️。
01
国际格局的变化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全球化步伐放慢,全球治理遭遇逆风🪬,国际合作步履维艰🧑🏿🏫,一些国家内部矛盾加剧并产生严重的外溢效应👩🏽🍳,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上升,国际体系的开放性和合作性下降。这个趋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即已浮现,近年来受到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执政、新冠疫情暴发等因素的推动,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作为当今国际体系中唯一的霸权国家🤸🏿♂️,美国的变化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国内治理不善,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加剧,由此产生的外溢效应也不断冲击外部世界。美国越来越成为国际体系中的问题之源。如何处理“美国问题”突出地摆在许多国家面前。一些美国的盟国愈来愈意识到调整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谋求战略自主的重要性🏪。许多国家逐渐减少对美国市场、技术、美元和美元支付体系的依赖。国际社会在国际合作中不断设法克服来自美国的干扰和阻力🔉🛀🏻。越来越多的国际倡议在没有美国参加的情况下被发起和推进♔。“去美国中心化”正在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的重要特点。
02
中国的突出作用
在世界大变局中♕,国家间的合作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尽管合作的方式在发生重要变化。由于全球层面的多边合作越来越困难🍬,小多边、次区域和区域的合作会成为国家间合作的主战场🍮。除了传统的经济与安全合作外👰🏼♂️,在涉及环境和生态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将更加受重视。随着美国变得越来越自私、狭隘👰,亚欧国家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它将决定国际政治经济重心转移的速度🤦🏿。
在一个“去美国中心化”的世界上👨🏿⚕️,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中高速增长,国内消费能力的持续增强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内治理能力的提升,对外合作的扩大等等,都有助于推动周边地区、亚欧大陆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发展、合作与治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质量更优的对外合作🔀、更有效率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塑造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抓手。
对外开放是过去几十年中国迅猛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形势下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它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更高需要。在中国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国内市场的开放也越来越多地发挥着国际公共物品的作用🍃。作为发展迅速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扩大开放也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体系保持开放性。
高质量的对外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站位🙆♀️,有助于中国在制订国际合作规则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中国要谋求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主动性、引领性♢。
03
在世界大变局中开新局
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特朗普执政4年肆意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破坏国际机制与规则,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等等,都凸显了全球治理体系的缺陷。多边机制的完善、规则的重构、话语权的重新分配等,将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不仅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话语权,更是为了使多边机制的架构更加合理🙍🏽♂️、运行更加有效。
在国际大变局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在上升🤌🏽,政治、经济、安全🏄🏿♀️、社会风险会层出不穷,对国家🤵♀️、社会、企业、公民的威胁将是多元🦻🏻、严峻的👨🏿🔧,有时还会是十分迫切的。如何增强我们的风险意识、提高我们化解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在思想上增强警惕性和敏锐性,不断强化预见和识别风险的能力🤦🏽,其次是从制度、队伍和专业技术层面做好准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大国地位既需要实力的支撑,更需要能力的依托。实力的增长不可能是顺风顺水的过程🧑🏽⚕️,有时会经历严峻的挑战,甚至遭遇挫折和损失;能力的培养则是在塑造和抓住重要机遇、应对重大危机和挑战的过程中实现的。国际格局的转型和中国大国地位的提升是一个并行和互动的过程,格局转型的阵痛会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也正是我们淬炼自己、全方位提升大国能力的机遇。
在21世纪的前20年,我们目睹了国际格局转换步伐的加快,也见证了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变化的大势不可阻挡。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和新型大国🫸🏽,唯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开拓进取,才能开创新格局🧓🏼,谱写新的历史华章。